智能心电

解决方案

一、生物反馈系统

生物反馈技术对一些心身疾病和一些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反复进行了各种检查,但又查无实据的"功能性"躯体障碍的症状,例如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焦虑、忧郁、恐惧、偏头痛、慢性疼痛、肠激惹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等亚健康状态;以及冠心病、哮喘,高血压、糖尿病、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等,具有很好改善作用。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简称HRV)能够最为客观和动态地反映人的情绪变化、疲劳程度以及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变化,是反映生理弹性和行为弹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可以探索生理、心理、情绪和行为过程的动态互动关系:

• 思维和情绪(包括微妙的情绪)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和平衡。  

• 自主神经系统和消化、心血管、免疫及激素等系统相互作用。

• 消极反应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混乱失调。

• 正面情绪如感激等能促进自主神经系统的有序平衡,从而提升激素和免疫系统的平衡性以及大脑的效率。


大量研究显示,在心理与情绪压力下,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强,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减弱,心脏和免疫及激素系统的压力由此增大。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降低,心室颤动的危险将增加。(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时心室内各部分肌纤维发生快而不协调的乱颤,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均等于心室停搏。一旦发生,病人迅即出现心脑缺血综合征,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继以呼吸停止。检查时听不到心音也无脉搏)。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则起相反的作用,有利于保护心脏。



二、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远程监护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远程监护系统是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心血管病人监护系统。在病人端,通过携带式多参数生理信号传感设备采集病人或医疗保健者的心电、心率、血压、运动指标(姿态参数,运动强度)等生理参数,通过手持式终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进行初步筛查,发现异常后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远程服务器。在医生端,医护人员可随时通过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对大量心血管病人进行监护。


接到报警信息后,可立刻从服务器查看病人的实时生理参数,给出医疗建议或作出应急反应。病人通过手持式终端接收医疗处置结果。在这一系统中,病人不需要入院挂号治疗,所有的监护都是在病人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医生可以同时管理大量病人。


这一框架尤其适合慢性病人的管理,首先,慢性病人都希望能在家里正常生活而不是长期住院;其次,慢性病人希望身体状况时刻处于受监测状况,这样才能缓解思想上的顾虑;第三,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是偶然事件,完全可以对多名慢性病患者并行实施监护。

三、救援人员动态监测系统融合心电算法

救援人员动态监测系统是在危险现场使用,可以快速采集和分析多种人体生理特征、位置和运动数据的穿戴式装备,我们称之为“救援人员动态监测装备”。该设备能够实时、动态、智能地检测、融合和分析救援人员的生理、位置和运动数据,不但可以与救援人员交互,提供提示和预警,而且能将数据和分析结果无线发往指挥中心,并在中心三维再现救援人员的位置、运动和生理状况,实现指挥中心和救援人员的远程面对面(虚拟)。该穿戴设备可以同样适合事故现场伤员以及移动救护过程中对伤员的生理特征的采集、分析和无线传输。

监测指标:


1、监测的人体生理特征包含:心电图、呼吸率、体表温度、血压等参数;

2、监测的情景和其它参数:位置(GPS精度)、运动(站、躺、坐、走、跑、摔,和运动速度);

3、实时融合多种传感器数据,快速判断识别,并在指挥中心再现人员生理、位置和运动状态;


四、多参数人体综合动态监测系统

多参数人体综合动态监测系统是一套穿戴式心电图、呼吸、血压,以及运动信息监测系统,以心电、呼吸和血压的特征和变异性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动态特性、以及生理周期性,并以此为综合度量,进行冠心病等高致死率的心血管病的早期预测和诊断的研究。


人体器官生理参数的变异性如心率变异性(HRV)、呼吸率变异性(RRV)、血压变异性(BPV)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早已经证实这些变异性与心梗、猝死、糖尿病,感染、粥样动脉硬化、呼吸系统疾病等有直接关联。


五、多参数智能感知睡眠评估系统

中国国民的失眠发生率为38%,全国大约有5亿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病症,但睡眠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随着智能硬件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APP形态的健康睡眠产品也大量涌现,如手环体动仪,床头视音频睡眠监测仪等,这些产品存在监测指标较少,科学性及可参考价值低,且大部分仅局限于监测或催眠。


有研究表明睡眠与控制心脏节律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密切相关,心率变异分析可反映睡眠的状态,多参数智能感知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可穿戴智能感知设备,通过结合心肺耦合以及体动信号测量技术,测量心电数据、运动数据、呼吸,可以提取出心率、RR间隙、HRV、呼吸曲线、运动体位、运动强度、睡眠分期、睡眠质量等参数,并对数据进行云存储及分析,对睡眠特征进行客观评价,有效判断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睡眠分期。


六、运动健康监测系统

健康源于运动,运动源于科学。随着科技进步,人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少,加上不正确的生活方式,活动量不足普遍存在。缺少运动将导致肥胖,并与糖尿病、骨质疏松、代谢紊乱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运动不当也不利于健康,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运动不当会引起血压升高或脑溢血;糖尿病患者运动不当则会导致血糖升高、微血管并发症和低血糖昏迷。总而言之,运动和身体活动是健康生活的标志之一,适当的运动不仅有益于健康,还可以预防慢性病,对运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对运动效果进行评估和量化是十分必要的。


运动健康监测系统是对健康运动的心脏和运动进行实时监测、评估与数据分析,从而对运动者实时发出警报并能够提供合理运动建议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心电图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对运动者的心电图及其他指标进行监测,将获得的数据传向手机客户端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一方面传向手机客户端的数据,通过将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与标准值对比,提醒运动者是否终止或者减轻运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服务器端数据的分析,提供一些参考数据,进而使运动者调整下一阶段的运动,更加有利于健康。